农化服务

致力于打造生态高效肥料供应商、作物优质高产服务商

小麦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技术
时间:2021.04.28 字号

华北地区的冬小麦马上进入灌浆期了,灌浆的好坏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。以往几年,笔者在河南、河北和山东等地走访市场,回访用户时发现,小麦整体生长良好,但美中不足的是麦田中出现大量的“白穗”,俗称“烂麦头”“麦穗枯”,此病学名叫“小麦赤霉病”,从幼苗至灌浆均可发生,引起苗枯、穗腐、基腐和秆腐,尤其以穗腐最为普遍和严重,被危害麦穗早期枯死发白,与绿色的麦穗形成鲜明对比,籽粒皱缩秕小,品质低劣,出粉率低,而且病粒含有毒素,人畜食用易中毒。从回访的结果看,华北冬小麦区普遍发生,属于流行年份,发病地块减产10%~20%很正常,严重地块病穗约占1/4,损失不小,实在不可小视。其发生规律、原因与综合防治技术如下:


一、发病规律


1、病原:属于真菌性病害,由多种镰刀菌引起,属半知菌亚门,优势种是禾谷镰刀孢菌。


2、病原越冬与侵染:在华北小麦区,菌丝体和子囊壳在土表的根茬、麦糠、残秆败叶或其它植物残体上越冬。次年5月上中旬开始产生子囊,形成囊孢子,在小麦抽穗前后子囊的形成达到高峰,子囊孢子开始成熟分散。小麦抽穗扬花期,飞散的子囊孢子在高湿的条件下,通过凋萎的花药侵入小穗,亦可从张开的颖花直接侵入。赤霉病的穗枯以开花期的一次侵染为主,后期产生的孢子一般不会再侵染。


3、有利于发病的条件:温度22℃~28℃,空气相对湿度在80%~100%时,最有利于发病。小麦开花期雨水多或浇大水,易流行此病。



二、华北冬小麦区发病重的原因分析


1、机械收获普及,秸秆大量还田,麦糠散落田间,病原菌基数高。


2、发病严重地块,多数没进行小麦拌种,或没有进行二次拌种。


3、管理粗放,过量施用氮肥,种植密度大。


4、花期遇雨或大水漫灌,田间相对湿度空气在80%以上。


5、抽穗期至灌浆期没有进行有效的化学防治。


三、综合防治技术


1、选用抗病品种。目前,小麦尚没有发现免疫品种,但抽穗迅速、开花整齐、花期短、颖壳张开角度小、花丝短的品种发病较轻。


2、拌种。用2.5%适合时(咯菌腈)悬浮种衣剂,药种比例1:500;或用20%克福种衣剂,药种比例1:50。其它的如杜邦拌种三合一、三唑酮、萎锈灵等都可用来拌种,防治效果明显。


3、合理种植和科学施肥。深耕灭茬,清洁田地可有效减少病原。适期播种,合理密植,科学施肥,加强管理,冬前培育壮苗,提高抗性,合理排灌,确保抽穗迅速整齐,缩短病菌侵染时间。笔者在河南、河北做了大量的田间肥效试验,证明冬小麦施用稳定性肥料,根系旺,分蘖好,一级分蘖占80%以上,出穗迅速且整齐,叶片叶绿素含量高,抗病性增强,几乎不发生赤霉病,而且高产稳产。施用标准是:底肥施用众德双泰克18-18-18每亩80斤,返青期追施众德双泰克N26稳定性氮肥每亩20斤,效果出众。


4、化学防治。一般年份,抽穗至盛花期是第一次喷药的关键时期,可结合防治麦蚜,喷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或25%戊唑醇乳油2500倍。要求亩用水量30公斤,关键在于打透。特殊年份,如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温暖多雨,第一次喷药的关键时期务必要提前至孕穗期进行。







    


本期作者:众德农艺师——姚振领